EN

信息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健康科普

b型流感嗜血杆菌

发布时间2019-03-18  |  点击率:

分享到:

b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在全世界广泛分布,主要威胁5岁以下儿童。为儿童接种疫苗来对抗这个可怕的对手还是近年的事。Hib疫苗可以方便地与其它接种程序中的疫苗同时接种,疫苗有效性在成千上万的儿童很快表现出来后,Hib疫苗广泛地得到应用。
疾病概述
流感嗜血杆菌是一种仅存在于人类体内的细菌。目前已经分离到两种类型的菌株:无荚膜菌株在成人和儿童中会引起良性感染,而具荚膜菌株则会引起侵袭性感染。具荚膜菌株共有6个亚型,分别用a~f代表,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是其中一种是最常见的引起感染的亚型,感染症状也是最严重的,主要侵犯1岁以内的婴幼儿。婴幼儿主要通过唾液飞沫或通过土壤污染的玩具被感染。
流感嗜血杆菌在咽部定植后可能播散至血液并达到不同的目标器官;引起不同的临床类型:脑膜炎、肺炎、会厌炎、关节炎、组织蜂窝炎和骨髓炎。
全世界Hib感染病例中52%为脑膜炎,在工业化国家死亡率为3-5%,而在发展中国家则为40%。这些疾病相当严重,15-35%的病例病愈后一般会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耳聋或智障。在北半球的国家中Hib感染主要导致脑膜炎和会厌炎,而在南半球的国家则不同,肺部疾病的比例较高。在非洲儿童中20%的细菌性肺部疾病是这种细菌造成的。
抗生素治疗总是必要的;某些菌株对于长期使用的抗生素或多或少地产生了耐药性。
流行病学
在全球范围内,Hib每年感染300万人,其中40-70万人死亡,大部分是4-18月龄的儿童。5岁以上儿童很少发生感染。
人类历史上,很少疫苗能够在如此短时间内如此显著地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在第一个Hib疫苗上市前,美国每年Hib病例估计约2万例,Hib感染是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首要病因以及儿童出生后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开始使用疫苗后,Hib感染发病率逐渐降低,1987年引入结合疫苗和1990年疫苗接种建议出台后发病率下降的速度更快。这样,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美国实际上根除了儿童中Hib造成的侵袭性感染。这与Hib结合疫苗的广泛使用分不开的。
英国自1992年开始实施Hib疫苗接种计划。在婴幼儿中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后的两年内,侵袭性Hib感染病例数下降了90%,从1991-1992年的396例下降到1993-1994年的24例。
芬兰应用Hib疫苗的经验也是值得关注的。1986年和1987年间,芬兰为半数儿童接种了Hib结合疫苗。1988年和1989年,所有儿童按照50%的比例分别接种了两种不同的Hib结合疫苗。自1990年起,所有儿童常规接种第三种结合疫苗。在疫苗接种计划实施的5年间,0-4岁儿童中Hib脑膜炎病例数从1986年的30例下降到1991年的0例。
在冈比亚和智利进行的研究表明Hib结合疫苗明显降低了肺部疾病的发病率,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疫苗接种历史背景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相继从病人血中分离出流感嗜血杆菌不同菌株:这些菌株中,b型流感嗜血杆菌主要出现在儿童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和血液中。此后发现了b型菌体荚膜中的多糖或多磷酸聚核糖基核糖醇(PRP)具有免疫原性。PRP随即被纯化制成疫苗,1974年以后开始广泛在芬兰和美国广泛使用。这些研究使得疫苗最终商品化,第一种Hib多糖疫苗于1985年4月在美国上市,这种疫苗适用于2-5岁的儿童。对于小于18月龄的儿童,这种采用PRP的疫苗的有效率实际为零,成为这种疫苗使用上的最大的障碍。流行病学调查表明6月龄前儿童就需要保护。
结合疫苗的研制成功解决了疫苗在婴幼儿中无效的问题。结合疫苗比以往的疫苗具有更强的免疫原性和更好的免疫效果。结合疫苗于1987年投放市场,针对18月龄以下儿童。在随后几年间,三种新的疫苗很快面市,采用了不同的蛋白作为结合蛋白。这些新疫苗在婴幼儿中非常有效。
目前有三种Hib结合疫苗可以用于预防婴幼儿中的Hib感染。Hib结合疫苗可以与其他儿童主要疫苗制成联合疫苗,同时预防4种、5种或6种疾病。
结论
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儿童中常规接种Hib疫苗预防b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有效控制了这种细菌造成的感染,发病率持续降低。但是,在使用十多年以后疫苗在全球的影响仍然是微乎其微。全球每年通过疫苗接种预防的Hib感染不到2%。
部分发展中国家在扩大计划免疫接种中包括Hib疫苗的措施已经出现了效果,全球宜将Hib疫苗纳入免疫规划。